
我們國家之所以這么卷,老百姓之所以這么累,就是因為我們國家現在的“價值體系”、“人才評價體系”有非常大的問題。
整個中國,只要稍微有點錢的中國家庭,哪怕是貧困家庭,都已經形成了一種默認的“人才路徑”,以及對“好出身”的“扭曲追逐”,那就是:
1.高考考上好點的本科或者重點本科理工專業(yè),或者直接申請去國外讀中學
2.大學畢業(yè)又讀研,或者去海外讀研
3.讀研期間去過500強名企實習
4.畢業(yè)進入所謂的朝陽行業(yè),比如“新能源、互聯網、半導體…
然而,中國還有大量的年輕人和已經老去的中年人,他們有的沒考上高中,也沒有的沒考上大學,還有的是讀了大學但沒考上研究生,還有的讀了一個沒什么就業(yè)市場的專業(yè)…
總之,在上述一條追逐好學歷和好出身的路徑中,有相當一部分“掉隊”了,成了藍領工人,比如外賣小哥,修理工,廚師,,餐飲店員,超市收銀員…
是他們不優(yōu)秀嗎,我不覺得,是他們之中沒有人才嗎?,我也不覺得。
但是我們整個國家社會,確形成了這種,追逐學歷出身的單一價值體系,和評價體系。
只要你學歷出身好,或者做著某些看起來光鮮亮麗的白領工作,那么你就是優(yōu)秀,你就是人才…這是多么單一和扭曲的價值文化和評價標準。
如果社會只有1000個高收入工作名額,而國家和社會也只把錢投到這些個行業(yè)以及對應工作,那年輕人只能靠搶著進入名?;蛘咦x研才能去爭搶到這些工作機會。這樣下去,整個國家不卷,不累就怪了。
而且,這種單一的路徑和價值標準體系,肯定會將中國人劃分成三六九等,只要你在中間一環(huán)掉隊了,你就是不優(yōu)秀,你就是廢物,你就是屌絲…在這種非常單一的環(huán)境下,人必定會容易扭曲。
但假如,我們的價值體系豐富多元一些,評價標準不再以學歷劃分,比如逐步提高藍領工人的收入標準,提供社保、戶口等人權保障,給他們予以足夠的尊重。逐步與歐美國家的藍領工人收入和社會地位接軌。
那么,誰還會跑到國外甚至移民到歐美國家去當電工、刷盤子的藍領工人呢?誰還會愿意擠高考以及考研的獨木橋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