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如何畫出更多的形態(tài)?如何畫出更漂亮的形態(tài)?怎樣推敲形態(tài)?怎樣推敲設計?怎樣把控完整的設計流程,輸出高質量的設計?
相信很多小白設計師在設計初期(草圖概念發(fā)散階段)都會遇到無從下手、力不從心等系列問題,同時這些問題也困惑了我很多年,也是我平時在設計或畫草圖時會不斷思索的問題,希望能夠從中找到一些規(guī)律、方法、套路,從而達到每次都能夠輕松地應對相關的設計任務,能有一個高效的、系統(tǒng)的設計思路及完整的、心思縝密的設計思維。以下是筆者十幾年設計實踐及教學所給出的一份思考。
01
什么是形導思維?
形,可見的、可觸摸、可感知具象的物,我們基本都能理解。思維是一個不可見、不可觸摸的抽象概念,大家好像知道這個東西的存在,但觸摸不到,又有一點難以理解,其實這就是有趣的地方,設計很大程度上就是有形和無形之間的一個轉化過程,用有形的物去表達抽象的概念,亦或者從抽象的概念提煉出有形的物。
但這也恰恰是它的難點之所在,這里面其實也蘊含著太多的知識體系包括心理學、行為學、哲學和邏輯學,說設計是門交叉學科一點也不足為過,它應該是叉叉叉型學科才是。
02
如何從形到思維?
如何在形和思維之間進行轉換?如何鑒定轉換的成功?轉換的標準?這些概念在設計師心中基本都是漂浮不定的,經(jīng)常我們會聽到這樣一句話:設計沒有對錯,存在即合理。這會讓設計師在創(chuàng)造的過程中更加疑惑百出,我該如何去設計?如何思考?
設計的標準、普適性其實都存在的,這些是靠設計師大量的設計實踐、歸納總結沉淀下來的結果,在短期內培訓不可強求,很難教,只能育,這個不在我們教學目的考慮之內,設計方法及過程的管理、設計轉換,整個過程的合理性,可被設計師及他人理解這點,是無關經(jīng)驗性的,所以這是形導思維的重點。
我覺得一個合格的設計師是可以通過后期學習、培訓培養(yǎng)的,那么這就需要一套非常合理的教學思維模型,幫助人們去建立感知,理解事物客觀規(guī)律,最終形成系統(tǒng)方法論。
03
形導思維教學思維模型
1/造型邏輯思維模型
解決設計師在畫草圖或設計思考過程腦中無形的空洞時刻,利用造型方法的推演運用,能夠快速的創(chuàng)造出無限的造型,實現(xiàn)從0到1的蛻變。解決設計師在畫草圖或設計思考過程,造型單一、思維局限,采用變形方法推敲造型,能讓你的造型從1到N的發(fā)生無數(shù)不斷裂變的過程。
2/美學邏輯思維模型
通過美學邏輯思維模型的學習,我們希望解決設計師在設計產(chǎn)品時造型陳舊、無新意、造型混亂的現(xiàn)象,并且解決設計師用隨性、直覺等感性手段,低效率的手法進行草圖設計,設計師應該用理性的設計手法提升設計質量及生產(chǎn)效率。
3/感知邏輯思維模型
產(chǎn)品形態(tài)除了好看之外,還有一個非常值得去思考和探究的點就是感知,好的產(chǎn)品形態(tài)設計,通過設計師精心的設計組織與編排,可以給使用者很多不同的感知信息,比如好用、好玩、有趣等等,其實就是要求設計師能夠用感知邏輯的構建方式去構思設計產(chǎn)品的形態(tài),這樣產(chǎn)品的使用者通過表面的形態(tài)元素理解并解釋出了設計師預埋在里面的感知,這時就會產(chǎn)生共鳴,這樣你的設計就是成功的。
4/制造邏輯思維模型
常常我們的設計從草圖→2D→3D→手板→量產(chǎn)整個過程下來,很多設計師經(jīng)歷了一個設計效果滑坡的情況,還不是小概率事情,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?因為設計師把設計與制造剝離了,所以這個模型是把制造邏輯貫穿到了草圖思考階段,這樣一來就不會出現(xiàn)效果滑坡的情況了。
同時這個思維模型的使用也需要建立在設計師了解材料優(yōu)缺點的基礎上,能夠發(fā)揮出材料的優(yōu)點去做設計,或者在設計概念階段就可以預知材料缺點,選擇合理的規(guī)避方式,或者把缺點通過設計思維變成優(yōu)點也是可以的。
04
小結
總結一下,設計是從無形到有形的轉化過程,每個過程或每個表象之下,都需要底層邏輯去支撐,這樣才能讓你的思考有理有據(jù),有章可循。今天主要給大家分享了4個思維模型——造型邏輯思維模型、美學邏輯思維模型、感知邏輯思維模型、制造邏輯思維模型對應的去解決相應的問題,一定遵循以上幾個邏輯去思考設計。更要反復強調的是,如何才能在設計的草圖階段,讓草圖從表面效果(技法)到設計思維、設計考量的階段轉變,其實就是要用今天的4個思維模型去貫穿到整個設計思考的過程中。